近日,在消化內科主任李利安、副主任黃德峰的帶領下,漯河市中心醫(yī)院院消化內科成功完成胃畢II式術后患者行腸鏡下ERCP(經十二指腸鏡逆行胰膽管造影)取石術,開創(chuàng)了漯河市消化內鏡治療新領域。
患者是一位基礎疾病較多的老年男性,2周前持續(xù)右上腹疼痛不適,伴有皮膚黃染、畏寒、持續(xù)39℃高熱,在其他醫(yī)院診治后癥狀未緩解,后轉入我院消化內科。入院后CT、MRCP均提示1.胃癌大部切除術后;2.膽總管結石。
由于患者1年前因“胃惡性腫瘤”行胃大部分切除(胃畢II式術),術后患者十二指腸乳頭及其開口異于一般普通患者,且手術難度極大,此類病人若行常規(guī)轉外科行開腹手術治療,創(chuàng)傷大,愈合慢,對患者身體各項指標要求非常高,術后容易并發(fā)其他膽道疾病。而該患者基礎疾病較多,伴有高血壓、腎功能不全,外科手術患者不能耐受。
(正常解剖結構) (患者畢II式術圖解)
針對胃畢II式術后膽總管結石患者,臨床上主要以外科手術以及內鏡兩種手段進行取石治療,其中 內 鏡 逆 行 性 胰 膽 管 造 影 術(ERCP)具 有 創(chuàng) 傷 小、手 術時間短、術后恢復快以及住院時間短等優(yōu)勢,已成為治療膽胰疾病的方案。然而,因解剖結構異常,往往進鏡及尋找乳頭困難,操作難度大,對醫(yī)師的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術有很高的要求。
李利安主任術前探訪患者及手術準備工作,決定摒棄使用十二指腸鏡的常規(guī),改用腸鏡行ERCP術。整臺手術歷時1小時,經十二指腸乳頭切開、球囊擴張、成功取出一枚直徑0.8cm膽管結石至最后保留鼻膽引流管,手術過程順利。期間最難掌控的是通過普通內鏡發(fā)現十二指腸乳頭,耗時較長,X線下顯示普通胃鏡已經反轉扭曲達360°,手術難度可想而知。
當術后患者腹痛、發(fā)熱、黃疸癥狀消失,鼻膽引流管中引流出墨綠色膽汁,標志著消化道改建術后ERCP術的圓滿成功。
此次手術的成功,不僅開創(chuàng)了漯河市消化內鏡診療的新篇章,更體現了漯河市中心醫(yī)院消化內科及內鏡中心強大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勇于創(chuàng)新、開拓新途徑的決心,讓更多的患者擺脫或減輕病痛的傷害,造福廣大人民群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