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副院長劉東亮教授的帶領下,漯河市中心醫(yī)院(漯河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 漯河醫(yī)專一附院)心內科電生理團隊成功為兩名心臟停跳、反復暈厥的患者成功安裝心臟起搏器。
患者宋某(化名),女性,83歲,1年來反復發(fā)作快速性心律失常,偶有頭暈,住院后,醫(yī)生為她進行了一系列檢查后,確診為“病態(tài)竇房結綜合征、心房顫動”。心內科一病區(qū)副主任蔡繼銳介紹,“竇房結”是心臟內的“司令部”,心臟的跳動就靠它指揮,一旦它出現了問題,心臟就會時不時“停擺”,人就會暈倒,甚至猝死。
“通常針對這種情況,一般先植入臨時起搏器,擇期再行永久起搏器植入,但是該患者右心房巨大,臨時起搏電極很難到位,鋼絲需要特殊塑形才可,加之老人年齡大,身體狀況差,病情不容拖延治療”,漯河市中心醫(yī)院副院長、心血管內科學科帶頭人劉東亮教授綜合考慮、深思熟慮,最終為老人制定了嚴密的治療方案——急診植入永久心臟起搏器。
與此同時,另一位患者也突發(fā)緊急情況,心臟突然停跳。這名陳某(化名)女性患者,今年69歲,間斷性暈厥3天,入院當日清晨再發(fā)暈厥,暈厥時間長達20分鐘,當晚由當地縣醫(yī)院轉至漯河市中心醫(yī)院。
入院后查心電圖提示房顫伴緩慢心室率,不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;BNP>10000pg/ml,診斷為“病態(tài)竇房結綜合癥、心房顫動、心功能Ⅳ級”。患者QT間期長達520ms,同時伴有低血鉀,室早誘發(fā)尖端扭轉性室速反復發(fā)作。“病人情況非常危急,奄奄一息,心臟最長停跳8秒以上,家屬們也心急如焚”,經過短暫而縝密的思考后,劉東亮教授決定立即給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。
然而救治過程中出現了一個“意外”——介入手術室DSA機器發(fā)生故障,“這是全院僅有的一臺DSA機器,關鍵時刻損壞是我們沒有想到的?!?/span>
一邊是患者生命受到威脅急需手術,一邊是設備突然出現故障無法運行,劉東亮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隨即與醫(yī)學裝備部主任盧眾志聯系,盧眾志得知情況立刻帶領科室團隊來到介入手術室,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,如果不及時救治,這兩位病人隨時都有危險,“現在唯有及時搶修設備才能順利完成手術”,劉東亮和團隊一刻不敢休息,守護在患者身邊,術前準備早已完成,就等設備修好后,就能直接投入工作。
“劉院長,機器修好了!”隨后盧科長振奮人心的一聲回應,經過一上午搶修,各相關科室、相關人員的緊密配合下,設備終于恢復正常了。
“馬上將患者送至手術室,立刻進行手術!”劉東亮教授和團隊立刻開始忙碌了起來。
術中患者反復發(fā)作室速、困難不斷、險象環(huán)生……劉東亮教授及其團隊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、嫻熟的操作技能和默契的配合,成功將心臟起搏器植入兩位患者體內,約2個半小時后,所有起搏器成功植入。
劉東亮說,“這次手術我們和病人及家屬的溝通非常及時,他們對我們非常的信任,家屬的這份無條件的信任和這個手術的成功是分不開的,甚至可以說是手術能夠開始的先決條件之一?!?/span>
“這看似一臺平凡的手術,卻折射出我院多學科團結協作的態(tài)度,介入手術室、醫(yī)學裝備部、心內科在關鍵時刻,以病人為中心,想病人所想,急病人所急,團結協作,使病人起死為生,給病人、給漯河市中心醫(yī)院都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,為我院建立多學科診療“綠色通道”積累了寶貴的經驗?!眲|亮教授說。
劉東亮教授指出,經過兩天,兩例急診心臟起搏器的植入,充分證明高齡、高危的“病竇”患者并不是無法救治,起搏治療是一種最佳的治療手段,能使患者重獲新生。同時,隨著醫(yī)學水平的進步,部分起搏器還帶有測定心率、體溫等高科技功能,心臟起搏器技術日趨成熟。而且適應征廣泛,無年齡限制,上至90歲老人,下至年輕人,均可使用?!暗枳⒁馄鸩鞯氖褂脡勖?,快到使用期限時應到醫(yī)院進行定期隨訪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