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吳作敏
在日常購買和使用藥品的過程,如果您留心,就會發(fā)現部分藥物的外包裝盒子的右上角會有一個“OTC”標識,OTC藥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“非處方藥”,因為它又稱為柜臺發(fā)售藥品(Over The Counter),所以簡稱為“OTC藥”。
一、什么是非處方藥?
非處方藥是指為方便公眾用藥,在保證用藥安全的前提下,經國家衛(wèi)生行政部門規(guī)定或審定后,不需要醫(yī)師或其他醫(yī)療專業(yè)人員開具處方即可購買的藥品。人們憑借自我判斷疾病的癥狀,按照藥品標簽及說明書就可以自行使用。這類藥品通常療效確切、使用方便而且毒副作用比較小,不良反應發(fā)生率比較低,可用于輕癥疾病的短期自我治療,比如我們常用的解熱鎮(zhèn)痛藥、抗感冒藥、消化系統藥、皮膚病用藥、維生素等。
二、OTC藥為什么有紅綠兩種顏色的標識?
OTC藥根據安全性的不同,又被分成了甲類(紅標)和乙類(綠標)兩種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“紅標”和“綠標”O(jiān)TC藥。甲類通常在臨床使用的時間相對較短,安全性略低,因此用紅色警示,這類藥雖屬非處方藥,但需要在執(zhí)業(yè)藥師的指導下購買和使用;乙類的安全性相對更高一些,除了在藥店出售,還可以在獲得批準的超市、賓館等地方銷售。
但是,OTC藥的范圍并不是一成不變的,隨著科技的發(fā)展,人們對于藥物的認識逐步深入,以及在廣泛應用過程中,一些藥品的不良反應也逐漸被發(fā)現。因此國家衛(wèi)生行政部門每隔3~5年都會進行一次再評價,不斷調整非處方藥目錄,以確保OTC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。對于那些不良反應多、安全性相對較低的非處方藥,國家會對藥品說明書進行修訂,甚至將其轉為處方藥。比如,2019年8月國家修訂了薄荷腦吸入劑等7個非處方藥說明書,2013年10月將5個含有何首烏的非處方藥轉為處方藥進行管理。
三、OTC藥安全嗎?
OTC藥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安全,它本質上依然屬于藥品,在使用時仍要十分謹慎。所以,在我們國家,OTC藥的包裝標簽、使用說明書中都標注了警示語,明確規(guī)定藥物的適應證、使用時間、療程,并強調指出“如癥狀未緩解或消失應向醫(yī)師咨詢”。因此,我們在購買和使用藥物時應選用那些有國家統一標識的OTC藥,注意檢查藥品的內外包裝和有效期,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,嚴格按規(guī)定的用法用量,不要擅自超量、減量,更不要超時使用。如果有疑問,及時向醫(yī)師或藥師進行咨詢。
四、OTC藥雖然購買方便,但切勿隨便服用
有時候,人們感到不適,會自我判斷是“老毛病”又犯了,不假思索地選擇過去服用過的某種藥品,卻沒有考慮到有可能同樣的癥狀卻不是同樣的疾病。有時候,人們在吃藥的過程中會根據自己的癥狀,隨意增減藥量,或是一味追求更好的療效,在短時間內頻繁地更換藥品,卻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加劇了病情的復雜性,讓治療變得更加困難。有時候,人們不能很好地判斷自己的疾病,看到類似癥狀的人就盲目模仿他人的用藥,卻忽視了病因的不同和個體的差異。有時候,服用錯誤的非處方藥反而掩蓋了疾病的癥狀,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。
所以,OTC藥雖然購買很方便,但服用可不能太隨便,用非處方藥物給自己治病,如果吃了3~5天癥狀沒有明顯改善,就必須及時去醫(yī)院檢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