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豫中南地區(qū)現(xiàn)代化區(qū)域醫(yī)療中心

      您的位置 :首頁 > 新聞中心 > 健康之聲

      「健康之聲」第八期:副主任醫(yī)師劉軍講解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該如何應對

      來自: 本網(wǎng) 時間:2025-03-04 點擊率:

      1067健康之聲,您的專業(yè)健康顧問,我是主持人 ,本節(jié)目由漯河交通廣播、漯河市中心醫(yī)院聯(lián)合制作播出。我們今天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漯河市中心醫(yī)院精神科副主任醫(yī)師劉軍走進我們的直播室,和我們一起聊聊關于精神健康的話題。

      主持人劉主任,您好!首先能否和大家介紹一下,精神科主要是做什么的呢?

      劉   軍:主持人好,各位聽眾朋友們好,我是漯河市中心醫(yī)院精神科副主任醫(yī)師劉軍,很高興做客《健康之聲》欄目。目前我們精神科是漯河市重點培育???,設有精神障礙門診、焦慮抑郁門診、睡眠障礙門診、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等。擁有三個病區(qū):精神科男、女病區(qū)和綜合科病區(qū)。特色科室有:精神康復科、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室、心理咨詢室、心理危機干預中心、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等專業(yè)特色科室。主要開展抑郁癥、焦慮癥、失眠、兒童青少年心理障礙、精神分裂癥、躁狂發(fā)作、酒精依賴、強迫癥、攝食障礙、癡呆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療、預防、教學及科研。

      主持人:剛才我們談到了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,那兒童青少年出現(xiàn)心理問題的人多嗎?常見的問題又有哪些呢?

      劉    軍:世界衛(wèi)生組織(WHO)2023年報告指出,全球10%-20%的青少年可能經(jīng)歷心理健康問題,疫情后這一比例進一步增加。開學季我門診的患者有三分之一都是青少年。2024年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依然嚴峻,抑郁、焦慮和網(wǎng)絡成癮是主要問題。學業(yè)負擔和升學壓力是導致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,尤其是在大城市。過度使用社交媒體和網(wǎng)絡游戲也加劇了孤獨感和焦慮。

      主持人:聽到這些數(shù)字還是令人很吃驚的,為什么以前的孩子沒有那么多抑郁呢?

      劉    軍:可以確定的是心理問題在任何時代都存在。為什么會有這種差異呢?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解釋:

      1. 信息化差異:七八十年代,很多人還沒有“抑郁癥”的概念或意識。同時,那個時候信息不發(fā)達,人們的生活圈子有限,對外面的人和事知之甚少。對于孩子的一些極端或異常行為,統(tǒng)一歸結為“不聽話”“不要好”,往往都是“打一頓就好了”。即使有孩子因為父母的打罵出現(xiàn)心理問題也很少會被外界知道,因為網(wǎng)絡、手機等信息媒介并不發(fā)達。不像現(xiàn)在,無論是哪個地方發(fā)生了什么事情,我們都可以在第一時間知道。

      2. 物質條件改善≠精神狀態(tài)充實:在那個物質普遍匱乏的年代,孩子的需求重點還停留在馬斯洛心理需求的最低層次——生理需求:吃飽穿暖,哪里還顧得上關注他們的心理問題呢?以前的孩子,一個星期能吃到一顆糖果就已經(jīng)高興的不行,現(xiàn)在的孩子,每天去肯德基也覺得無趣。現(xiàn)代社會的孩子追逐于馬斯洛心理需求的中高級層次——歸屬、尊重與自我需求。但是父母及長輩愛孩子的方式,很多還停留在滿足其物質需求和照顧其生活起居上。

      3. 現(xiàn)在的孩子太累了:現(xiàn)在孩子物質得到了極大滿足,但是壓力卻越來越大了,而壓力主要源自焦慮的父母。現(xiàn)在的孩子從早上六點半起床早讀,七點半進校開始學習,一直學到下午五點半,晚上作業(yè)又要寫到很晚。周六、周日又是一個接一個的培訓班,寫不完的卷子和作業(yè)。偶爾空閑也不能自由支配,一切要聽父母安排。這樣每天都被學習安排得滿滿當當?shù)娜兆印_@種常年無休的高壓學習狀態(tài),有幾個孩子能夠快樂的起來呢?

      4. 過去孩子也有壓力但有更多宣泄渠道:其實過去的孩子壓力也不小,但他們往往都有發(fā)泄的出口,心理之所以會有疾病,是因為負面情緒沒有及時發(fā)泄,積攢太多而成病。以前的孩子都做些什么?那些年,我們放學后:會一起跳皮筋;會三五成群捉魚捉蝦;會肆意攀爬探索;會在街上追逐打鬧;會一根繩子玩一天;會把搶著喝自來水當樂趣。不要小看這些渠道,運動、音樂、玩耍、發(fā)呆、寫作其實都可以是發(fā)泄情緒的一種療愈方式。而現(xiàn)在的孩子缺乏情緒出口,積攢下來的負面情緒,就慢慢轉而對內(nèi)攻擊。

      5. 人際關系缺失:在一個拿起手機就能看到對方的時代,孩子們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孤獨和不安。以前的人,大都生活在熟人社會,至少在成年之前,大部分如此。這種熟悉的環(huán)境和人群,帶來的歸屬感,是一種天然的安全感?,F(xiàn)在的孩子,像浮萍一樣,是飄著的。我聽挺多孩子談到他們一年才回一次的老家,親戚們都很多不認識,也不習慣那種刻意寒暄的場景。父輩們信任的親情支持體系,他們無法融入。而身邊的人際關系,同樣不盡如人意:聯(lián)系太方便了,讓我們覺得見面似乎有些多余。有些孩子會談到:想約同學出來玩,他們都要在家打游戲,不愿意出來。無論科技如何發(fā)展,見面互動,帶來的溫暖和信任感,都是很難被替代的,而現(xiàn)在的孩子們,恰恰缺了這樣的機會。

      6. 評價體系單一,人越來越工具化:的確,現(xiàn)在的孩子只需要讀書,什么都不用操心,看起來輕松很多,卻也更容易造成一種人就是“學習工具”的現(xiàn)象。我常會想起一個家長跟我分享的例子,她從小的成績非常一般,但卻是一個干農(nóng)活的好手。每到秋收時節(jié),她割麥子都是最賣力,干得最好的。爺爺會因此夸獎她,說她有出息,看著她眼里都是贊許?,F(xiàn)在的孩子,沒有這樣的機會。他們唯一能夠獲得價值肯定的機會,就是成績好。那么那些不擅長學習,或者不喜歡學習的孩子,該怎么認可自己呢?沒辦法?;蛘哒f很難。一個家長,也很難找出自己成績不好的孩子的優(yōu)點,夸獎不起來。

      主持人:作為家長怎樣識別孩子是不是抑郁了?

      劉    軍:兒童、青少年和成年人表現(xiàn)出抑郁的方式大部分是相似的、不完全相同,但很多方面是相同的。抑郁癥的核心癥狀是:心境低落,快感缺失,興趣缺乏。臨床上常見青少年抑郁表現(xiàn)有四大類:一是孩子學習成績很好,無緣無故突然成績下降很多、甚至怎么也不愿意去上學;二是在家好好的,一進學校就頭疼、胃疼、惡心、嘔吐,坐不住,學不進去;三是突然變得脾氣暴躁、容易激惹、不聽話、叛逆;四是自責自卑、自我攻擊。即便被診斷為抑郁癥的兒童和青少年有部分會連續(xù)幾周感到悲傷和痛苦,但是他們的情緒可能會在一天中發(fā)生變化,也可能并不總會將情緒表現(xiàn)出來。當家人發(fā)現(xiàn)孩子最近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一樣,而且連續(xù)幾周孩子都不能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狀態(tài)的時候,我們就要高度關注了。

      主持人:如果發(fā)現(xiàn)孩子抑郁了,我們該怎么辦呢?

      劉    軍:

      1. 傾聽和接納:保持耐心,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感受,不要急于打斷或給出建議??梢哉f:“我能感受到你現(xiàn)在很難過,我在這里陪著你?!北苊庠u判,不要說“你天天跑著玩,怎么可能抑郁”“你不應該這么想”或“這沒什么大不了的”,這會讓孩子感到被忽視或不被理解。不要說“別人比你更慘”:這可能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感受被貶低。不要強迫孩子“振作起來”:抑郁是一種復雜的情緒狀態(tài),不是簡單靠意志力就能克服的。不要責怪孩子,例如“你為什么不能像別人一樣開心?”這種話會加重孩子的自責。

      2. 提供實際的幫助:引導孩子說出感受:例如:“你最近看起來有些不開心,愿意和我聊聊嗎?”如果孩子不善于用語言表達,可以鼓勵他們通過寫日記、繪畫或其他方式表達情緒。如果孩子暫時不愿意談論某些話題、不愿意做某些事,不要強迫,給他們一些空間。

      3. 照顧好自己:孩子抑郁不是任何人的錯,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;家長不要把所有的錯都攬在自己身上,我們要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,改善自己能改變的來幫助孩子。孩子抑郁時,家長也可能會感到焦慮或無助,這時需要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,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。如果家長感到壓力過大,可以尋求其他家庭成員、朋友或專業(yè)人士的幫助。

      4. 及時尋求專業(yè)人士幫助:抑郁癥的早期發(fā)現(xiàn)和識別很重要。調研發(fā)現(xiàn),超過四成(41.8%)的家長在孩子主動求助3次及以上才帶其就醫(yī),62.8%的家長認為孩子存在中等程度及其以上的就診延誤。一定程度上家長對藥物治療存在誤解與偏見有關。到精神科就診的孩子不一定都是抑郁,但是延誤治療的抑郁會給家庭和孩子帶來很大的風險。精神科醫(yī)生會根據(jù)個體情況制定兒童青少年個性化診療方案,結合心理治療、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,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干預。另外也可以撥打漯河市心理援助熱線12356咨詢求助。

      主持人:父母可以做什么來降低孩子抑郁風險?

      劉    軍:

      1. 給予孩子愛和穩(wěn)定的家庭: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港灣,穩(wěn)定、充滿愛的家庭環(huán)境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和歸屬感。

      2. 培養(yǎng)健康的生活方式:飲食均衡、作息規(guī)律、適量戶外運動、節(jié)制網(wǎng)絡使用。健康的身體是心理健康的基礎,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于孩子保持積極的心態(tài)。

      3. 幫助孩子應對常見壓力:學業(yè)壓力、人際關系壓力、校園和網(wǎng)絡暴力等。教會孩子正確應對壓力的方法,增強他們的心理韌性。

      4. 開放平等的交流方式:把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,以平等的方式同孩子交流,減少家長權威理念,給孩子獨立的思考空間和生活空間。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,愿意與父母分享內(nèi)心的想法和感受。

      主持人:感謝劉主任的分享,青少年抑郁是一種復雜且異質性高的精神障礙,為了幫助孩子應對心理問題,家庭、學校和社會需要共同努力,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資源,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狀態(tài)。相信通過此次訪談,對家長有一定的幫助。

      劉    軍:謝謝主持人,感謝各位聽眾朋友。

      主持人:再次感謝劉主任的精彩講解,我們下期節(jié)目再見!

       

      您可能還要了解這些
      預約掛號 門診出診 特色醫(yī)療 檢驗查詢 病案復印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返回頂部
      亚洲AV岛国动作片在线观看,最精品无码国产手机在线,A级毛片免费无码,久久综合激情视频